2022年7月19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李健课题组在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over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lters the sunk cost effect: A mental accounting framework”的研究论文,结合计算建模和非侵入性脑刺激,因果性地探讨了背外侧前额叶在沉没成本效应中所扮演的神经计算角色。
沉没成本(sunk cost)效应指人们的决策受到发生在过去,已经无法挽回的投入的影响,这是一种广泛存在,又具有情景和个体变异性的,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决策效应。一些情况下,先前的投入会增加人们对某个项目后续的使用或投入,这种情况被称为 “承诺升级”效应;而另一些情况下,人们会展现出相反的“承诺降级”效应。目前为止,对这一效应的研究主要来自行为实验,关于其神经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相关的神经成像实验提示这一效应和背外侧前额叶,尤其是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有关,但其具体的因果联系尚不明确,并且经典的理论并不能够同时预测解释两个方向的沉没成本效应,这也为理解背外侧前额叶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造成了阻碍。
李健课题组当前的研究基于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容纳解释了从承诺升级到承诺降级的沉没成本效应。该模型提出,考虑是否继续一个有沉没成本的项目时,人们会在价值比较的过程中对“继续”、“退出”两选项的价值给予一个相对权重。当个体在决策时更看重继续投入的成本收益计算,而相对忽视退出造成的沉没成本损失时,已投入的沉没成本越高意味着继续项目的总成本越高,个体越倾向于不继续该项目,即承诺降级效应;反之,当个体均衡地考虑两个选项的价值,甚至更偏重退出造成的损失时,为了避免浪费沉没成本,同时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使边际成本造成的损失看起来更小,沉没成本越高,个体越倾向于继续该项目,即承诺升级效应,如上图所示。
与此同时,本研究在被试完成一个存在沉没成本的决策任务时,使用高分辨率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改变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性。结果发现相较于伪刺激基线,接受阳极刺激增强背外侧前额叶活动性,会使上述模型中的相对权重显著下降,被试展现出更强的承诺降级效应;反之,接受阴极刺激降低该脑区活动性,会使相对权重增加,被试展现出更弱的承诺降级效应,如下图所示。以上结果为背外侧前额与沉没成本效应的关系提供了因果性的证据,并为详细理解背外侧前额叶在这一效应中所扮演的认知计算角色提供了重要启示。
课题组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王嘉澍为本论文第一作者,李健研究员为本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140,32071090)以及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No. 2021ZD0203700/2021ZD0203704)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0127-22.2022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