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晚,辛涛教授应邀在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113进行“国际教育考试评价新趋势”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为"教育心理学”项目实践活动系列讲座第九期。辛涛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他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评价政策和评价方法。

辛涛教授首先对教育考试评价的三个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解析考试评价中判断学生能力和考试难度的方法。他进一步指出,随着科技和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考试评价也面临着生态变革。具体来说,人工智能的出世使工作世界出现两极化和空心化,使现今教育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在这个变更不断的时代,助力学生构建平静充盈的精神世界,使其拥有在变化中找到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此后,辛涛教授展示了世界各国正在推进的数字化考试举措,引入教育考试范式的演进趋势。辛涛教授强调了将心理测量学自上而下的理论驱动和计算机科学方法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相融合所面临的实践挑战。他还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教育考试出现新构念类型,以及构念的转移、深化和拓展。例如,PISA中近年来逐步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测试转向“创造性思维”、“社会情感能力”等核心素养评估。然而,素养导向的教学培养在评估中出现的命题长等问题仍需解决。随之而来的测试方式也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包括情境化题目创设、大模型AI题目自动生成、人机交互测评、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构建深层认知的测量模型、从标准化考试迈向大规模个性化考试等等。

最后,辛涛教授进一步强调了未来教育考试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标准化考试的命运和争议,其次是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考试的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最后是人工智能和在线教育在教育考试中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在问答环节,学生们就AI生成与专家命题如何结合、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不均等话题与辛涛教授展开讨论。辛涛教授指出,未来AI命题与人工审定相结合将成为主流趋势,而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在中国各处的普及将是一个长时的发展过程,需要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共同推进。

文字|宿佳菁
摄影|彭飞 宿佳菁


2025-04-14